金砖:一颗浴火重生的心
金砖:一颗浴火重生的心

金砖:一颗浴火重生的心

郭沫若先生在其诗作《凤凰涅槃》中曾这样写到:“凤凰每五百年自焚为灰烬,在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往复,成为永生。引申的寓意: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它们才得以更美好的身躯得以重生。”而通过参观了御窑金砖博物馆中“金砖”的烧造过程之后不由得让人感叹 ,这小小的一块金砖从阳澄湖畔的一抔泥土变身成为皇家殿堂的御用地砖,它的“人生”历程不就像似那浴火重生的凤凰吗?
根据博物馆的图文介绍,烧制一块金砖大致要经过取土、练泥、制坯、阴干、焙烧、窨水、出窑这七个步骤,总共29道工序,前后历时22个月之久。单单从取土(阳澄湖之土)到制坯,就需要20多道工序,历时7个多月。制胚完成之后,就开始进行阴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烧造人员要时时观察金砖的情况,日日翻转,面面梆打,历时8个多月。而在砖胚未完全干透之时还要进行编款,也就是用印章给每块砖落款,进行信息编制。关于编款,一般分为三类,印有金砖烧制年代的称为年款,印有督造官和监造官信息的称为官款,最后一种印有烧造人员以及砖块尺寸的则被称为窑款。经过了漫长的阴干之后,金砖正式进入焙烧阶段,而这一过程无论是对金砖本身来说还是对烧造人员来说都是一场煎熬与考验。在烧造阶段窑体内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因此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时守候在旁边。更重要的用于烧造的燃料也非常讲究,要用到砻糠、片柴、稻草、松枝这四种作为燃料,其中砻糠、片柴、稻草各烧一个月,最后再用松枝烧制四十天,在这一过程中砖坯慢慢发生质变,逐渐由土转化为砖。

焙烧进行到差不多可以出窑的时候,烧造人员就开始王窑体顶部注水,这一过程称为窨水,窨水对于金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注水,让水逐渐渗入窑内充分渥化,这时窑内砖块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砖块的颜色逐渐变为青灰色,质地也开始变得坚硬。至此金砖完全烧制完成,最后一步就是出窑了,出窑之后烧造成功的金砖真正完成了自己的“凤凰涅槃”。而出完窑之后等待金砖的将是一场神奇的旅程。
陆慕金砖从明朝永乐年间通过京杭大运河漕运开始进宫,成为明清两代王朝皇家建筑的御用地砖,陆慕御窑厂从此名扬天下。在运输途中为了避免金砖磕损,特意用草绳缠绕每块金砖,一共缠绕九圈,这也意寓着皇权的九五之尊。进入皇宫的御窑金砖,从此被皇家所垄断,民间百姓不得私自使用,否则就要遭受杀头之罪。金砖不断地从苏州运送至北京,金砖无形中也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成败,记录下了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王朝走向了灭亡,金砖不再是皇家御用之物,一些江南大族开始将金砖用于园林的地面铺设,一时间使用金砖作为地面铺设蔚然成风。今天位于十字街东端北侧的博习医院旧址建筑就是金砖运用于民间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俗称金砖楼。进入新时代,金砖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做工精致,工序繁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捧收藏,导致金砖身价飚升,再一次印证了“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现在的金砖,依旧遵循古法烧制,同时对于金砖本身来说,它的作用不再只局限于作为地砖,它可以用来练习书法,也可以用来当做下棋娱乐的桌台。特别是用于砖雕,更是使金砖走上了一条艺术之路。

注:文章相关史料和知识来源于网络和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游客宣传资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