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
《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

《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4月22日,据常州人大网发布,《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作为预备项目被纳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计划。为推进《条例》立法工作进程,近期,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正春,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民进市委主委完利梅,带领教科文卫工委、法制工委,常州市教育局等部门相关领导在佳农探趣开展对劳动实践基地的专题调研活动。

01参观劳动教育基地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佳农探趣园区参观考察。这家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体验、科普、自然为核心理念打造的劳动实践基地占地约600亩,主要劳动教育场所可分为生活劳动区和生产劳动区,配备解说员、服务员、安全检查员、保洁员等服务劳动岗位,建有佳农耕作园、丰华采摘园、野菜园、佳香果园、稻香渔场、蚕桑馆、中草药馆、木工房、砌筑场、豆腐坊、呱呱谷、佳佳渔场、青蛙养殖场、龙虾养殖场、蚯蚓养殖场等50多处功能项目,开设了四大类80多门学生喜爱的体验劳动课程,部分设计思路围绕四季时令节气特色展开。今年还新增了扎染、蚕茧艺等创意劳动项目课程,兼顾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各场、馆为佳农探趣广阔的“劳动课堂”提供硬件资源,是一个让学生传承农耕文明,践行基本劳动,培养勤劳品质的理想场所。

景荣给领导们讲解佳农探趣课程基地社会实践课程体系

参观青蛙科普教育基地

调研组人员边走边看,领导们就调研重点内容不时了解佳农探趣基地的筹建过程、经费来源、运营模式、主要功能、活动组织、发展构想等情况。这里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综合实践基地,涵盖了从幼儿园儿童到高中生各个年龄段,每批次可同时容纳数千名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园区工作人员带领考察组成员参观了部分学生劳动体验场馆,介绍了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运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02座谈会

△ 调研组领导陈正春讲话

△ 调研组领导完利梅发言

△ 调研组领导张小亚主持会议

△ 调研组领导金松武发言

现场参观考察结束后,调研组人员在佳农探趣基地集中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张小亚主持。会上,佳农探趣董向参会人员汇报了佳农探趣劳动教育基地的概况、课程开发、运行流程和未来展望等情况。调研组和参会人员围绕《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中关注的生态农业体验、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和劳动教育基地对制定《条例》的建设性意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立法工作积累鲜活资料,同时有助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金松武: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副局长

金松武肯定了佳农探趣劳动基地的发展,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区域联动优势,钟楼区教育局整体与佳农探趣对接,以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为抓手,以尚德课堂聚焦钟楼区各中小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不同的学校认领专项课程,通过基地与学校的互动,推动基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区域劳动教育开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完利梅: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民进市委主委

完利梅对当前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痛点,包括专项师资来源、课时保障、课程体系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完局长认为,当前完全依靠学校解决劳动教育的师资这条路走不通,从社会协作看,依托劳动教育基地的社会力量来承办劳动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课时保障方面依然没有连续足够的空间给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课程体系方面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农业生产劳动也可以整合科学技术开发符合学生发展未来需要的劳动教育课程。在经费保障方面,当前的经费预算不足以支撑开展有质量的劳动教育,在立法时应予充分的关注。

陈正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对佳农探趣参与到公益性的劳动教育服务,全年完成超过十万学生的入园劳动教育,对佳农探趣投身教育事业表示敬佩。了解到园区基于农业办教育,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寻找乡村振兴新模式时,陈正春指出,园区要抓住国家倡导劳动教育的契机,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站在劳动教育课程输出层面上作出更大的贡献,《条例》专项立法需要对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教育协作给予充分认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