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通南北,千里养生灵(二)
一河通南北,千里养生灵(二)

一河通南北,千里养生灵(二)

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不仅连接了南北交通,盘活了河边人民的富足生活,也衍生了无数的码头,多少政要商贾,文人墨客来往于运河之上,泊舟休憩于码头之上,上演了一段段了码头风云……

一个多世纪前,浩浩荡荡的漕船一路北上,到达长江南岸时,镇江的西津渡正是他们继续北行的必经码头,近代以来随着长江航道的逐渐北移,原本临江而建的西津渡码头,已经退到了岸上,曾经的西津渡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很快地成了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商贸码头。让路经此地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留下了无数的优美诗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代诗人张祜当他站在渡口边,远眺被夜月笼罩着的江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随即脱口而出了这首满含乡愁的经典诗句……

在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浸染下,西津渡自发孕育出了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在西津渡古城街上有这样一个景点,一直被当地人引以为傲,它就是“西津渡救生会”。明清时期,西津渡一带的江面上水急浪大,运河船只由此渡江北上时,经常会发生翻船事故。本地义士筹集资金创办了救生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