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汤”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家常菜以外,苏州的老百姓还将它用作对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汤斌的褒扬。
汤斌是河南人,清顺治九年进士,康熙二十三年由内阁学士擢升为江苏巡抚。在苏州为巡抚的短短两年里,他勤政爱民,生活节俭,终年以韭菜、豆腐羹下饭,荤腥鱼鸡从不入衙署。于是,苏州人民就用他常吃的豆腐,加上既是菜汁又是其姓的“汤”字,来形容他的清正廉洁。
作为一名封疆大吏,汤斌严于律己,屏绝一切请托,杜绝官吏间的馈赠,使江苏吏治廓然大清。他又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奏免了江南因水灾积欠的赋税,豁免了因避赋外逃的人丁,解救了数万灾民的生活困难。百姓为感谢汤巡抚的再生之德,意欲为他建生祠,而他却极力阻止。
汤斌在苏州做的另一件深得民心的大事就是禁毁上方山的五通神。自古以来,苏州多迎神赛会和淫祀邪说,而上方山的五通神更是其中翘楚,一些奸巫淫尼大肆宣扬五通神的法力,稍有不敬,就会兴妖作怪,甚至弄得人家破人亡。因此,百姓人人害怕惹祸上身,只好经常去顶礼膜拜以图消灾。苏州有句老话叫做“上方山的阴债还勿清”,上代“借”的阴债,下代还得还。百姓深受其害,却敢怒而不敢言。汤斌来苏后,立义仓、复社学,重修泰伯庙,以继承圣学为己任,多次亲至学宫为诸生讲课,希望革除陋习,化俗于敦。据史志记载,为破除迷信,汤斌到上方山用绳索系于自己的脖子上,将五通神塑抛入湖中,并纵火焚毁庙宇,奏请永禁全省370多处淫祀。
数日后,汤斌乘船过石湖,突然间,有两个木偶从水底浮出跃入船中,一干随从吓得浑身发抖,不知如何是好,而汤斌却镇定自若,叫手下不要慌,静静守候,不一会儿,便抓获两名装神弄鬼的家伙。经审问,得知他们是受妖巫指使,威吓汤巡抚,图谋复兴五通神的。不料这位汤巡抚硬是个不信邪的人物。据说,有人曾在上方山掘得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肉山酒海遇汤而败”八字,是仙人张三丰所书的预言。
康熙二十五年,汤斌擢升为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当百姓听说他要离苏时,数万人为之罢市六天,天天到巡抚衙门痛哭挽留。汤斌动身赴京时,除衣被外,身无长物。苏城百姓又自发地奔走相送,自苏州城一直到江北,一路上,送行的人连绵不绝,直到汤斌渡过淮河为止。
为了纪念汤斌,苏州胥门接官厅便有了“民不能忘”这座石牌坊。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